喜福會是由一群自中國移民美國的女性所組成,或為了開啟新人生,或為了剪斷與過去的聯繫。在這裡,頭髮花白的背後都有段不欲為他人知曉的故事,蘇、林多、安美與鶯鶯心中通往過去的門,自蘇死後一道道的被開啟。

很久以前我就常在電影台看到這部片,但從沒有一次想把它看完,大一時我在圖書館做社區服務,除了讀架外,另一個工作就是圖書協尋,喜福會就是圖書協尋單中的其中一本,卻直到今天才終於看完這部電影。

戰亂中,病危的蘇為了使雙胞胎女兒能延續生命,忍痛丟下孩子。從小到大,君一直不瞭解為何母親會對她有那麼多的期待,而到底她終只是個平凡人,在不被瞭解中長大,甚至認為母親最大的遺憾就是生下了她。直到獲悉當年被遺棄的姊姊們還活著,直到蘇告訴她:我很瞭解你,直到爸爸把延續希望的鵝毛拿出來,她才瞭解自己背負的是母親多年來對雙胞胎女兒的歉疚,因為一個母親無論如何也不胎放棄對兒女的希望,但她卻在危難時放棄了對她女兒們的希望。

林多無法理解為何會有母親忍痛丟下女兒,在四歲時,母親便把她許配給一個未曾謀面的人,直到十五歲前,她便以養人家媳婦的心態教養林多,這並不代表她不愛林多,只是提醒自己女兒是屬於別人的。林多的女兒認為母親總是和她唱反調,而過去為了滿足林多的期待,她曾嫁給中國人卻又以離婚收場,後來她和美國男友理查同居並打算結婚,但母親卻總表現出討厭理查的樣子。如果我不喜歡他,那麼我會暗地裡詛咒他早死,好讓我的女兒當寡婦。林多說。

鶯鶯年輕時過於相信愛情與激情,在那之後理所當然的孩子與婚姻只是悲劇的開端,為了報復丈夫的外遇與鄙棄的辱罵,她親手殺了自己的孩子,因為若只是自殺或殺了丈夫,那都不能奪走丈夫所擁有的東西。移居到美國後,鶯鶯常坐在椅子上望著窗外流淚,她的女兒嫁給了一個不管買什麼(除了衛生棉、刮鬍刀那類個人用品外)都要平分價錢的丈夫,即使如此她還是努力想在母親面前表現出自己過的很好的樣子。母親和女兒之間的情感交流是不用言語的,離開一個凡事計較的人,可以找到另一個懂得珍惜自己的人。

安美的母親在為丈夫掃墓時被一個擁有一妻二妾的有錢人看上,被設計強暴後,人們只認為她是個不知廉恥的女人,連她的家人也不能諒解她,走投無路下只好當有錢人第三個妾。安美之後也被接進和母親同住,越接近母親則越能看到現實對母親的殘酷,母親為有錢人生下的兒子被二太太納為己有,一再的吞忍與退讓,她選擇用死來為自己發聲,把自己的靈魂給予安美,讓她能獲得雙倍的勇氣。安美的女兒嫁入豪門,並選擇在婚姻裡降低自我價值,以為那是保全婚姻的好方法,安美從女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母親,她們都忽視了自己的價值,直到完全失去後才發現自己無路可退。

女性間的情感維繫是很微妙的,那種自母親身上獲得新生,長大後又擁有自己孩子的一脈相承感。蘇藉由君帶給雙胞胎女兒希望的延續,為自己到死也沒能見到這兩個孩子的遺憾一個情感的傳遞;母親認為女兒終是別人的,因此林多也從不直接表達對孩子的驕傲與愛,反而以逃避的態度來面對;鶯鶯看過自己的家庭分崩離析,一語道破女兒看似井然有序與幸福家庭的假象;安美不願女兒重蹈祖母的路,給予她勇氣面對真實的自己,做自己而不看輕自己。

大學時,週末回高雄,外婆、老媽和我,我們三人常在客廳裡共喝一杯仙草凍奶,我們之間大概也有什麼流動著,在沉默與日常的對話裡吧。

我很喜歡這部片,每一段故事都有可以觸動心弦的部分,尤其是安美對女兒說的那段話。我想我終於懂得那感動從何而來,是知道自己被認可的那部分,因為我也是那種會認為體諒與退讓是維繫情感最好的方法,隱藏自己的聲音以保全無爭執的生活,可是心裡的不服氣又騙不了人,所以不爽到一個極致就成了不孝女。

你教我最珍貴的東西就是不要妄自菲薄,要看重自己的價值與實力。我也一直在試著那麼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ci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