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跟阿拍道別後,背起所有家當走到市中心的coach station,從Manchester到Liverpool只要一小時,提前上National Express Coach訂票的話還有兩鎊的優惠可以撿。Liverpool是披頭四的家鄉,但會出現在我的旅途上純粹是為了要從那裡搭機前往北愛爾蘭,也因此當我走在充斥著披頭四樂曲的Liverpool街頭,那哼唱了數十載的旋律宛如如影隨形的慶典,突顯出倉皇行走的我孤陋寡聞。

離開待了五天的Manchester,回復到原先設定好的孑然一身,心裡有著欣喜與期待,渴求的另一個陌生城市,可預期的冒險旅程。走出車站,翻開一個月前印好後,以對折再對折的壓成長方形放在筆記本外封套的夾層中的google map,思索著我住在哪,現在又該往哪裡走,一如過去初到一新城市的例行程序。

晚上的hostel在城市的另一端,即便早在地圖上標好了路線,一踏上路線繁雜的Liverpool,還是只能試圖在眼前所見的陌生景物裡找出條路且走且停。Walker Art Gallery就在左手邊,背著所有家當還是順理成章的走了進去,館員問我需不需要一份導覽手冊,我看了一下放在服務台上的各國語言手冊,中文版的不意外是簡體中文,就笑笑的跟他說不用了,館員又確認性的說:“中文版、日文版都有”,怕我認不出來自己國家的文字似的。再次婉拒後我就走了進去,想著要是盛情難卻拿了簡體中文,並不會比讀英文還要來的輕鬆,而對西方人來說,大概很難理解怎麼有人可以說著同樣的語言、發同樣的音,用的字卻不同吧。

接著跟過去的博物館經驗一樣,一頭栽進去偌大的展覽空間裡,迷失在似曾聽聞卻從未真正精熟的英國歷史年代間,然後很快的感受到了疲倦,肩上的包包變得好重,一走到新的展示廳就把包包放在椅子上,一直到要離開前,巡館員才告訴我可以把包包放在服務台,才不會那麼重...。我想我是離家太久了,但又清楚真正的原因並不在此,我一直都曉得的。某個展覽室裡擠了好多小孩趴在地板上作畫,我在17世紀與維多利亞時代間游移,帶著剛沾染了中古世紀、文藝復興耶穌基督影像的神經脈動在腦海裡,17世紀的歐洲該是什麼樣子我沒有概念,維多利亞更是個僅止於聽過、勾不起任何鮮明歷史課程的名詞。真的有點倦了,隨意放置在椅子上的包包和我都是,沒辦法維持著三星期前初踏進Glasgow的興致高昂。

回過身環視了大半還沒看完的展覽空間,拉起包包起了想離開的念頭,在出口前看到了雕塑與生活器具的展館,繞了進去走馬看花又出來,推開大門,帶著涼意的風直直撲上,搞不清楚方向,把地圖拿出來橫豎對比著,索性順著直覺走,剛抵達這城市的第三個鐘頭,我卻認真的想著還有逛下去的必要嘛?市中心裡披頭四依舊哼唱在他們崛起的城市,唯一的印記標示出了Liverpool與其他在我眼裡已經越來越雷同的英國城市,卻仍舊扭轉不了我的倦怠。


〈Walker Art Gallery,館藏相當豐富,依各個年代別規劃展覽室,建築物外觀亦看得出歲月的痕跡〉



〈一眼就被這幅畫吸引,畫的旁邊也說這是張很討人喜歡的構圖畫:用餐時刻,馬兒探頭進屋裡,創造出簡單的喜悅〉


〈這是酒瓶,超酷的造型〉


〈車水馬龍的街景〉


〈只是被北歐國旗給吸引〉


〈我以前問過Angie美國有“撘遊覽車的長青旅行團”嗎?現在我親眼看到了〉

沒多做停留的一路走到hostel,check in時,櫃檯工作人員拿起一張Liverpool觀光地圖制式的如讀稿般簡略介紹附近景點,好不容易等到千篇一律的"如有任何問題請不吝告訴我",我才終於拿了地圖上樓去。

先前在Edinburgh的時候,曾有一次為了看海發瘋了走超遠還走不到碼頭邊,這次都然不能浪費Liverpool這個港口。走到Albert Dock,還是可以聽得到披頭四的歌,遊客如織,好像只有一直走著才能融入這裡的脈動。Albert Dock由碼頭與倉庫所建構而成,從1846年至今走過了一百五十餘個年頭,開放式空間的設計讓船隻可以直接在倉庫前裝卸貨物,以鐵、磚頭和石塊等“零木材”結構建成,更是世界第一座不可燃的建築群,因此特別用來儲存貴重貨物如:絲、酒、茶等。但隨著船舶技術的進步,更大、更寬敞的碼頭成為趨勢,因此縱使最初擁有最新穎的設計,Albert Dock也躲不掉逐漸凋零的命運。二次世界大戰時,德軍在Liverpool地區曾進行過猛烈轟炸,破壞包括Albert Dock等地方,戰後,Liverpool已逐漸失去過往商港的榮景,由更新的碼頭取而代之,1972年Albert Dock正式關閉,經過幾年間的重整計畫,在1988年重新開放,現已成為Liverpool著名觀光景點,為Liverpool內六處聯合國世界文化遺址之一。

夕陽開始落下,海面黃澄澄的,坐在碼頭邊的椅子上想著很多事,拿起電話趁台灣落入午夜前打了通電話給桂桂,告訴她披頭四的音樂是如何的瀰漫著這座城市,以及日落的碼頭邊是如何的寫意與迷人,以及停泊在港灣內的小船在秋風吹起的細微波紋裡緩緩盪漾。也許脫下陪了我走過West Highland Way的沉重包袱,才能再次敞開心胸的去體會一個旅人該如何能在漂泊的旅途裡找到出發前曾在電腦螢幕上看見的想望與衝動。


〈Albert Dock〉


〈夕陽正西下,船軌微微晃著〉



〈碼頭內一角〉


〈喜歡這裡日落的顏色與如織的旅客〉



〈海港邊,我最喜歡的一張構圖,整排欄杆影子整齊排列著,行人、自行車停留住悠閒時光〉


〈整排小船在泛著微波的港口內輕盪著〉


〈等待日落,藍色天空沉澱了金黃顏料在海平面上〉


〈更為濃烈的耀眼光芒在海面上拉出一條金色水道〉


〈岸邊看著夕陽的人們〉



〈從他們的衣著就可以看出入秋的北英格蘭天氣〉


〈離開Albert Dock後在街上看到的裝置藝術〉


〈航海貿易落寞後的Liverpool,街景裡說的是歷史與褪去光彩後的落寞〉

回程時意外路過中國城,路口招牌就是電影裡會看到的鮮紅樑柱與繁複的藍金花紋,在西落的秋陽裡更顯帶著中國千年歷史來到異地從零開始的驕傲。中國城只是小小的一條街道林立著中式餐館,在我信手拍照的同時,一個和我有著一樣臉孔的年輕男生在拉起門準備走進一家餐廳時,停下來看了看我,那眼神彷彿在說:為何你要飛越歐亞大陸來這來拍攝熟悉的場景呢?


〈鄰近China Town的途中,房子是年久失修的況味。你喜歡你的鄰居嗎?〉


〈China Town附近的路名都會再加注中文翻譯。附帶一提,英國不會在十字路口立路標,只會在街道口的房子上釘上標示,所以又是轉錯街角就得重新走回路口去看路名,超麻煩的〉


〈中國城〉


〈林立的中式餐館〉


〈短短的一條街就是中國城全景〉


〈漫步回hostel〉


〈Liverpool Cathedral,我喜歡天空的顏色〉


〈向晚的Liverpool街道〉


〈我住的hostel,Nightingale Lodge,就是以南丁格爾為名,不知道建築本身是不是和護校有關←有的話就太奇妙了〉


〈10/22早上的班機從約翰藍儂機場起飛往北愛爾蘭,結束了我在英國本島的旅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ci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