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10/26的火車從Belfast到Dublin,只花了兩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忘了是鐵路還沒蓋好還是維修的關係,進Dublin必須轉接公車。

入境愛爾蘭並沒有讓我的護照多一個章戳,無感邊界在火車快飛中難以辨識,一星期換搭巴士回北愛,也是一路暢行的進到Belfast。南北韓的北緯38度是美國高層在辦公室裡隨意畫出來的,兩韓卻從此形同陌路。英國有千百個原因不放手北愛,時至今日即使邊境實際上已不存在,但對北愛人來說,那可以往前追溯至好幾世紀前的歷史定位與自我認同,並未隨國界的消失而被遺忘,而在國界另一端,英語仍是愛爾蘭主要語言之一,殖民統治時期的建築物以新貌存留下來,歷史包袱並未徹底讓曾浴血爭取獨立的愛爾蘭為改變而改變。也許心裡隔閡的存在,有時比壕溝、荊棘網所圍起的邊防更難以跨越,但在北愛、愛爾蘭19天裡,我想和平仍是這島上多數人的心願。

IMG_6558.JPG
〈火車快飛,穿過北愛鄉間〉

IMG_6559.JPG
〈分不清的國境,北愛與愛爾蘭名義上是兩個國家,實際上不論搭火車或公車都可以暢行無阻〉

IMG_6560.JPG
  

下了車已是下午五點,華燈已上,公車站滿是下班後的奔走人潮,他們踏著堅定腳步往四面八方散開,而我,在陌生國家過了一個月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後,轉而來到了另一個陌生國家─Ireland。茫茫然打開地圖,筆記本上草草寫著如何從站牌走到青年旅館,愣了幾秒鐘,又抬頭看看四周,看到前面一群背包客在跟當地人問路,走近偷聽發現不是我要去的地方,在背包客跟他道謝後,我趕緊走過去問。嗯,很好,愛爾蘭人說得一口我聽得懂的英文。

IMG_6563.JPG  
〈下午五點的車水馬龍〉

拖著背包到房間後,對面床的亞裔女生看著我,開口問了:Where are you from?
Taiwan,我說。
我們可以說中文啦,她說。
是的,那口音,我知道她就是讓我感動不已的台灣人!

晚上我們在廚房煮晚餐,她叫Shirley,Shirley的行頭超齊全,肉、菜一應俱全,連調味料都有,沒有也能借得到,她還覺得我吃得很不健康,這點我無法否認。我們在稍嫌壅擠的餐廳吃飯,她從歐洲一路玩到這裡,沒有計劃,只有五天後往英國去參加朋友婚禮的飛機。我則因為預算有限,只能搭1歐元的City Link選擇了Dublin、Cork以及Galway三個點,我把這個好康告訴她,她隔天馬上決定多留一天並安排好路線,然後告訴我搞不好我們會在Cork或Galway相遇,我很喜歡她,她約在30上下,像姊姊一樣很懂得照顧人。

我們住的青年旅館很便宜,附早餐、免費電腦上網、以及免費國際室話可以打,但接待的服務小姐態度有夠差!這已經不想贅述了,Shirley在的時候會替我去吵,她離開後我吵架的潛力也被完全激發,第一次用英文跟人家對吵,就獻給了那位櫃台小姐。

Shirley早我一天到Dublin,也早我一天離開,她一直大推由當地人當導覽的City Tour,全程免費,結束時視他們的服務再給小費即可,她還一直跟我強調她那團的都給硬幣〈5歐以上才是紙鈔〉,所以她給了2歐元,相當物超所值。

Tour的時間是下午一點,稍早她用昨天剛參加完Tour仍鮮明的知識跟我介紹部分區域,我們去逛了傳統市場與超級市場,當下意識到Dublin物價並不便宜!所以我什麼都沒買。身上還有從英國帶來的食物,以及Shirley滿滿的贊助。

Dublin是Ireland第一大城及首都,River Liffey悠悠流貫其中,把Dublin分成南北兩側,在刻板印象裡河岸北側主要是藍領階級聚集處,而南側則為中產階級,南側的認為北側人勢利、北側則認為南側治安差,彼此都認為自己的居住地比對方好,這樣的刻板印象在今日已不再那麼明顯,不過Tour的導遊來自南方,導覽也比較以南側為主,北側的故事反而是Shirley告訴我的,顯然帶她團的導遊比較客觀XD。

IMG_6622.JPG 
〈River Liffey,利霏河〉

IMG_6624.JPG  
〈從南側照River Liffey〉

IMG_6586.JPG  
〈這位挺俊俏的先生就是Tour Guide,本來很怕這次導覽會跟上週去Giant's Causeway一樣鴨子聽雷,事實是,平平愛爾蘭人,還是有人說得一口易懂的英文。背景是Dublin Castle〉

Temple Bar是Dublin藝文特區,地名起源於17世紀時定居於此的Temple家族,17世紀時barr指的是河口沙洲,後縮短為bar,因此Temple Bar是一個地名,不是我剛開始以為的酒吧名。19世紀後Temple Bar人口逐漸減少,20世紀後經濟結構的改變使得這裡更加乏人問津,老舊的建築物不受開發商青睞,故至今仍能保留中世紀時期的街道。

1980年代原本預定拆除老舊建物以興建公車轉運站,當此計畫仍在規劃階段時,此區便以極低的租金開放民間租賃,因此吸引了不少藝品店、畫廊及藝術家的進駐,Temple Bar逐漸有了嶄新風貌,後來在National Trust for Island及當地居民的遊走之下,公車轉運站的計劃被取消了,轉而變成今日我們所見到的樣貌。

現在的Temple Bar白天可參觀許多藝文中心,包含攝影、多媒體、電影、音樂協會...等等,入夜後林立的酒吧、餐館則為觀光客提供了豐富的夜生活。

IMG_6567.JPG
〈The Oliver St John Gogarty Pub〉

IMG_6568.JPG
〈白天時的街道〉

IMG_6600.JPG
〈仿Rory Gallagher的Stratocaster吉他,Rory Gallagher是Ireland相當著名的音樂創作者及歌手,這支吉他經過他的修改而成為經典,據說這模型早期放的位置還要更低,但常被破壞所以後來就被拉高到一兩層樓高的高度,專心的供人「瞻仰」〉

IMG_6620.JPG
〈入夜後的街道,觀光客明顯變多〉

Tour的順序幾乎忘光了,但對Dublin Castle卻很有印象,我們沒有進去參觀,只在外頭做介紹,Dublin Castle建於13世紀,曾做為軍事基地、監獄、英國統治愛爾蘭時期的行政中心、法院等,而第一任愛爾蘭共和國總統亦是在此宣誓就職。Dublin Castle經過多次整修,見證了幾百年來Ireland的歷史變遷,現則做為國家宴客廳。

俊俏的導遊說起了Ireland獨立過程中所爆發的流血衝突,話語中仍能感受到他對英國統治時的憤恨與輕蔑,這時有位婦女問他:「既然那麼討厭英國,為什麼你們還要說英語?」

因為說英語有其必要。我忘了他回答了什麼,但大意不出於此。  

 IMG_6576.JPG
〈牆上的小坑洞其實是彈孔,可以想見分英愛交戰時的激烈戰況〉

 IMG_6579.JPG
〈未矇眼的正義女神像,一般法院外的正義女神會矇上布條,意指裁決不受當事人種族、社會地位等所影響,代表全然的公正,但這裡的女神卻沒有矇眼,俊俏的導遊說,這就是英國統治下的司法系統給愛爾蘭人的「正義」〉

 IMG_6580.JPG
〈城堡的另一側拱門,很糟糕的是我竟然完全沒有拍到城堡全景,俊俏的導遊花太多篇幅在說明正義女神像,而因為他太俊俏了,所以我的眼神一直無法離開他去拍四週建築物〉

 IMG_6584.JPG
〈過街到了城堡後面,左側新建築直接傍著數百年的城堡而建,並漆上了鮮亮的顏色,展現新舊對比〉

 IMG_6587.JPG
〈Christ Church Cathedral,不知怎麼走的走到了這裡。這間教堂跟St Patrick Cathedral是Dublin唯二從中世紀保留至今的教堂〉

IMG_6610.JPG
〈Trinity College,Ireland歷史最久的高等學府,這裡的圖書館藏中最著名的莫過於Book of Kells,是一本有著華麗裝飾文字的聖經手抄本,繪製於西元八百年左右〉

 IMG_6606.JPG
〈俊俏的導遊很明顯不是畢業於這間學校,在這座鐘塔前,他說了個少數仍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那就是傳說處女穿過鐘塔時,鐘聲變會響起,然而鐘聲卻已有好幾十年不曾再響起了,就這樣〉


IMG_6637.JPG
〈維京人曾在10世紀左右來到Ireland,這條人行道曾是遺址之一,依照維京人傳統住家原型打造,導遊站在方格裡然後請我們去他家「站」一下〉

IMG_6631.JPG
〈不想呆呆的站在石磚造的平面遺址,也可以選擇參加這樣的活動:帶上維京帽遊城,看到路人就集體對他們大吼,充分展現維京人的氣魄〉 

Tour的印象變得很零星,但有件事大概一輩子也忘不了,到了Tour結束時,導遊提及了若喜歡他的導覽,就可給小費,金額不拘,而當Shirley說的只要給2歐仍在我腦裡迴盪時,我就眼睜睜的看著大家掏出鈔票,隔壁情侶還相當豪爽的給了10歐,因此我又硬生生的把拿在手裡的2歐硬幣給收進去,並在心裡感謝馬來西亞遇到的竊賊仍留了5歐元紙鈔給我,讓我得以在此時拿來發小費。

事後回想,當時的窮酸背包客形象太深植我心,很怕亂花了不該花的,所以連帶的對如此好的導覽也吝嗇了起來,我還是對這小小的都柏林之旅給予極高度的評價,這很貼近我心目中理想的旅遊方式,來不及給的已經太遲,未來有類似機會時,我知道我能給的更大方,因為旅行的真正價值本來就是無可比擬的。

Tour在三一學院旁的公園結束,離開後我在附近亂晃,給我看到了輕軌電車,這跟我在Manchester看到時的心情截然不同,因為這裡是Dublin。很多年前我買了一本特價書《一點特別的Something Special》,那是一本很薄的小品,那時很快的就把它讀完了,卻沒有什麼特別的留在我的記憶裡,只除了Dublin輕軌電車行經時所發出的叮叮聲,點綴著女主角百般聊賴的生活。大三時在課堂上看了一部電影《長路將盡Iris》,才恍然大悟片中的主角就是這本在我書架裡顯得無足輕重的小說的作者,在寫電影心得時,我很難把輕軌電車的叮叮聲趕出腦海,但也沒有料到會在Dublin親眼見到電車。六零年代的電車已非今日的樣貌,對我而言,卻仍有著難以言喻的激動。

IMG_6612.JPG
〈讓我像老年人重回故鄉般心情激動不能自己的電車〉 

無法歸類的相片與街景,每一步都讓我更懷念Dublin,我不會說很想再回到那裡,但她確實是個令人回味再三的城市。

IMG_6570.JPG
〈室內市集〉 

 

IMG_6613.JPG
〈市中心的騎兵〉

IMG_6625.JPG
〈Spire of Dublin─照片正中央的不鏽鋼柱,Dublin地標之一〉 

IMG_6638.JPG
〈這是在維京人遺址附近拍的,我最喜歡的照片之一,左側房子外側披滿了藤蔓植物〉

IMG_6644.JPG
〈街頭造景,色彩繽紛的很有活力〉

早上認識了一個日本人,她在Galway唸書,當她說她在日本的職業是英文老師時,我跟Shirley相當震驚!只能說...她的發音就跟你想的一樣,她還問我是不是也主修英文時,我回說不是耶...,我想那一剎那我已成功宣揚國威了。

晚上本來要跟Shirley去Templa Bar體驗一下所謂的夜生活,走上街卻莫名的感到很累,晃了一回兒又回到旅館,她明天會和日本人離開Dublin到某個名字很難念的海港小鎮,我想那情緒是感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ci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